返回首页

温州哪里买中国狸花猫(越剧的代表作有哪些?)

时间:2023-05-03 14:02 点击:143 编辑:admin

一、越剧的代表作有哪些?

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如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碧玉簪》《情探》,不仅在舞台上久演不衰,还被搬上了银幕。

越剧受众广泛,在不同时期都有佳作涌现。

越剧自1906年从说唱艺术演变成戏曲后,剧目来源主要三方面:一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演出,如《赖婚记》、《珍珠塔》、《双金花》、《懒惰嫂》、《箍桶记》等剧目;二从兄弟剧种中移植,如从新昌高腔移植的有《双狮图》、《仁义缘》、《沉香扇》等剧目,从徽班移植的有《粉妆楼》、《梅花戒》等剧目,从东阳班(婺剧)移植的有《二度梅》、《桂花亭》等剧目,从紫云班(绍剧)移植的有《龙凤锁》、《倭袍》、《三看御妹》等剧目,从鹦歌班(姚剧)移植的有《双落发》、《卖草囤》、《草庵相会》等剧目;三根据宣卷、唱本、民间传说的故事编写,如《碧玉簪》、《蛟龙扇》、《烧骨记》等剧目。越剧前期主要活动于浙江城乡。自1917年进入上海的剧场后,演出的大多还是以上三类剧目。1920年以后,越剧进入绍兴文戏时期,新增许多剧目,如《方玉娘》、《七美图》、《天雨花》等,又从海派京剧中学来《狸猫换太子》、《汉光武复国走南阳》等连台本戏和《红鬃烈马》等剧目,从申曲(沪剧)、新剧(文明戏)里学来《雷雨》、《啼笑因缘》等时装戏。

1938年,女子越剧在沪兴起,名伶姚水娟为吸引观众,除演出传统老戏外,首聘从事过文明戏的《大公报》记者樊篱编写新戏,如《花木兰》、《冯小青》、《范蠡与西施》等剧目。

1942年,袁雪芬创始的“新越剧”吸收了业余话剧工作者参加,并组成“剧务部”,建立剧目编导制,使用完整的剧本。1942年12月8日,袁雪芬在大来剧场演出的《断肠人》,是于吟根据陆游写的《钗头凤》的故事改编的。这是袁雪芬改革越剧后第一部有完整的唱、念台词的戏。此后,凡参与越剧改革的剧团都是这样做的。1942年冬起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止的“新越剧”时期,各越剧团编演了数以百计的新剧目,大大拓宽了剧目题材,不仅有反映古代风貌的古装戏,也有反映近代生活的清装戏和现代生活的时装戏,还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蒙装戏、回装戏。在取材上不仅有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也有根据外国戏剧和小说改编的。在品类上不仅有历史宫闱戏和家庭伦理剧,也有神话传说戏和社会言情剧等,如《香妃》、《祥林嫂》、《石达开》、《国破山河在》、《太平天国》、《沙漠王子》、《浪荡子》、《山河恋》等,均为这一时期颇有影响的剧目,《祥林嫂》更是被评论界称为越剧改革的里程碑。

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在浙江由于较早实行男女合演并侧重演现代戏,出现了一批优秀现代剧、近代剧,如《五姑娘》、《争儿记》、《山花烂熳》、《斗诗亭》、《杨立贝》、《血泪荡》、《金沙江畔》等。古装戏的创作、整理改编也为数不少,如《胭脂》、《泪洒相思地》、《灰阑记》、《庵堂认母》等。根据外国文艺改编的有《沈清传》。还移植改编了一批来自兄弟剧种与话剧的优秀剧目。其他省市如南京的《柳毅传书》、《南冠草》,武汉的《毛子佩闯宫》,天津的《云中落绣鞋》、《文成公主》,西安的《红梅阁》、《状元打更》等,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优秀剧目。“文化大革命”后,剧目创作上有所开拓和创新,突破了戏曲不能表现领袖人物的禁区,上海越剧院、南京市越剧团以男女合演的形式,创作了具有探索性的现代剧《忠魂曲》、《三月春潮》、《报童之歌》、《鲁迅在广州》等剧目,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领袖和伟人的舞台人物形象。20世纪80、90年代,从中央到各省市,都频繁举行戏剧节、艺术节、调演、会演等戏剧活动,如浙江确立一年一次的创作年会,两年一次的戏剧节。在这些活动中设立了剧本创作奖以鼓励创作,同时一些编剧为振兴越剧辛勤耕耘,因而这时期新编剧目空前增加。如在浙江,古装戏有《五女拜寿》、《汉宫怨》、《唐伯虎落第》、《金殿拒婚》、《红丝错》、《西施断缆》、《梨花情》等;近代、现代戏有《小刀会》、《强者之歌》、《复婚记》、《巧凤》、《金凤与银燕》等。在上海有《汉文皇后》、《光绪皇帝》、《血染深宫》等历史剧;南京有古装剧《莫愁女》等。1997年始温州市“南戏新编系列工程”成效显著,《荆钗记》、《洗马桥》等一批名剧推向了社会。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还不断创作摄制了《秋瑾》、《天之骄女》、《汉武之恋》、《大义夫人》、《沙漠王子》等一批优秀越剧电视剧。

二、关于温州戏曲的作文?

温州是南戏的故乡,肥沃的艺术土壤里,处处埋藏着戏曲的种子。每逢喜庆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在百姓的心里涌动。在百姓看来,演戏绽放了生活的花朵,能把平淡的生活,调节得有味道。

我们乡村,几乎村村有戏台,随时都能演戏。通过演戏,把节日的氛围和丰收的景象,演绎得更为生动感人。朴实的老百姓,可以丢掉一些日常作息,但不会丢掉看戏这个爱好。他们文化虽不高,但在熟悉的腔调里,还是可以获得宝贵的精神食粮。

若说起戏,他们不会输给一般的读书人。比如经典之作《红楼梦》,个个耳熟能详。小孩子们不用看书,不用看戏,听得多了,故事情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他们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他们不能走在一起而伤悲,为封建等级制度而痛恨。

我第一次看戏,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刚上初中。有一天,一位同学说,他村里有个人在温州剧团里的,最近,在学校附近的电影院里演戏,叫我一起去看。

我们去时,电影院大门敞开,戏快要团圆了。我们站着看了一会儿,不知道演什么戏,只觉得唱腔婉转、悠扬,像一串串珍珠落在玉盘里,令人流连忘返。也许就是那几年,我们那个区(现在撤区为镇了),也成立了一个越剧团。他们四处演出,我村也请他们演过。我看的那出是《狸猫换太子》。曲折的情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剧团,历史并不长,一段时间后,便销声匿迹了。那些演员流落民间,在娱乐场所,唱唱戏,过过瘾。有的招些学生,传承老祖宗的文化瑰宝,为戏剧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以前,村民文化素质不高,请来的戏班,不管他们名声大小、档次高低,只要能演就行,热闹就行。在我的记忆里,这些剧团都来过我们这里,如乐清越剧团、平阳越剧团、温州越剧团等。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最好的娱乐,就是看戏。它跟电影不大一样,电影闪一下,一瞬间就过去,而它可以几分钟站在你面前。更重要的是,它是活生生的,她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能让你尽收眼底。尤其是丑角,他可以根据现场的气氛,突发奇想地现编一些动作、语言,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这是电影所做不到的。

我清晰地记得,中学时代,去平阳春游时,那个晚上,老师带我们去看戏,戏名叫《玉蜻蜓》。多少年过去了,故事梗概仍记忆犹新。

此后一段时间,演戏这个行业好像走入低谷。但它没有销声匿迹,它仍然活在温州的大地上。那些老师们,仍然传承着薪火。

我同学的太太,初中毕业,嗓音不错,因热爱戏剧,也跟那些老演员学唱戏。什么《梁祝》选段、《红楼梦》选段、《碧玉簪》选段等都会唱。她小有名气,特别是正月,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年正月初,我们几位同学聚餐,好想听她山泉一般清脆悦耳的嗓音,遗憾的是,人家早已跟她约好,我们只好怏怏地错过。

她虽不是戏曲的枝干,但至少也是一片绿叶。只有戏曲之风,吹遍每个角落时,这些绿叶,才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我觉得,戏剧永远有市场。只是百姓欣赏水平有些提高,变得挑剔了。比如今年正月,我的家乡,邀请杭州越剧团来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有些远方的客人,连晚饭都不吃,守在座位上。还有台州的戏迷,专程赶来,为了看戏,去包宾馆。

戏已经融合到百姓生活里了,我不知道没戏的日子,百姓的生活将怎么过,会不会像停电一样难受。看戏不仅是老年人的事,好多青年人也乐此不疲。戏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农村把看戏说成是劝戏文。每一部戏,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以及唱腔、布景等,将它显示出来。老百姓从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一部好戏,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期待温州的戏越来越精彩,既能跻身艺术之林,又能更好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像花一样,盛开在温州这片火热的大地上。

三、狐奴是指?

有两种意思:

1.地名,狐奴县。西汉初年置,隶属渔阳郡。其故址在今顺义县北小营北府村前、狐奴山下。遗址当地俗呼城坡,地表有大量的汉代砖瓦碎片,曾出土有陶井、汉瓦、青铜剑、五铢钱等汉代器物,为顺义县重点保护文物。狐奴县的地域,相当于顺义地区。三国时,曾将渔阳、俿奚、犷平三县入狐奴,即整个京北平原,都属狐奴之地。后魏将狐奴入蓟县,自汉至魏,历时600余年。东汉初,渔阳太守张堪屯兵狐奴,开稻田8000余顷,开北京地区种水稻之先。

2.鞋袜、箱包品牌。狐奴品牌目前公司属地在浙江温州,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狐奴旗舰店,广大网民在网上也能买到与狐奴实体店同款的商品。狐奴品牌自创立至今,深受广大用户们的喜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