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索马里猫银川领养中心地址 发菜能不能人工种植?

时间:2023-06-08 01:36 点击:190 编辑:admin

一、发菜能不能人工种植?

可以,发菜是一种低等藻类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摩洛哥、索马里、阿尔及利亚、法国、俄罗斯、蒙古等都有。中国以西北部的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陕西、河北等地分布最多。

栽培技术  

1.整地发菜耐干旱,但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应选择渗透性好的沙土或偏碱性土壤为宜。土壤宜肥沃,做成平畦,上覆一层细沙。

2.栽植把藻丝切成3厘米的小段,一端埋入土中0.2厘米左右。密植为200~300根/平方米。也可用窝栽,即以0.1~0.3克风干发菜当下必备的发菜知识为一窝,按25~30窝/平方米的密度播种。播后上盖一层细沙。

3.管理与采收播后每天喷水2次,保持空气潮湿。生长50天后,可增加重量2.5~4.5倍。当藻丝长成块状时即可采收。早春和深秋是采收季节,在清晨进行采收。

二、全国最大城市人口排行?

重庆是有着江城、桥都之称,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达3212.43万人的直辖市,境内分布有众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武隆喀斯特、大足石刻、长江三峡和洪崖洞而闻名于世,且其中还分布有上百所科研平台和近70所高校,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2.上海

  上海这个城中分布有外滩、南京路、静安寺、迪士尼、豫园等著名景点的国家中心城市,还有着十分发达的金融、贸易、航运业,总面积达6340.5平方公里的城市中,根据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此处的常住人口约为2489.43万。

3.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还是被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总面积达16410.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约为2188.6万人,境内还分布有众多世界名校和著名景点,是GaWC评的世界一线城市之一。

4.成都

  成都这个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城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城中地势平坦,河网纵横,更是在历史上先后有近10个政权在此建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这个总面积达14335平方公里的城市,常住人口约为2119.2万人。

5.广州

  广州是位于珠江下游,作为广东省省会而存在的国家中心亨氏,并且此处还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此处就是主港之一,至今依旧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这片7434.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881.06万人的常住人口。

6.深圳

  深圳是一个地处珠江口东岸,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国经济特区,总面积达1997.47平方千米的城市中,常住人口约1756万人,在2021年全市创造出30664.85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在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三位的城市。

7.天津

  天津自古以来是以漕运兴起的城市,至今依旧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航运城市,而这个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总面积达1.1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1373万,在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695.05亿元。

8.武汉

  武汉这座经过疫情磨炼出来的英雄城市,是根据武汉三镇鼎立而发展出来的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因城中分布有众多大大小小共166个湖泊,因此又被称之为百湖之市,总面积达8569.15平方公里的城市中,总人口约为1364.89万。

9.西安

  提到西安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著名景点,兵马俑、大明宫、钟鼓楼等景点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因此也成为中国国际形象最佳的城市之一,而这个总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的城市中现在常住人口达1316.30万人,在城中还有很多美味的面食等待游客们的品尝。

10.苏州

  苏州是地处长三角中部地区,作为江苏省地级市存在的一个吴文华重要发祥地之一,而提到苏州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而这个有着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总面积达8657.32平方公里,根据数据显示城市中的常住人口达1274.83万。

三、文科就业率高的专业?

1、学前教育

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声乐、美术、幼儿玩具制作等。授予教育学学士。

  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其教师职业范围已拓展到了许多专业领域,如:指导咨询、图书管理员、媒体专家、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媒体等。此外还可自主创业,开办各种教育培训、考试培训机构等。

2、汉语言文学

主要学习语言学概论、汉语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授予文学学士。

  毕业后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

3、对外汉语

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写作、翻译、古代(现代)汉语、西方文化礼仪等。授予文学学士。

  毕业后拿到“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证书,到国外就业的可能性就更大;做强英语,拓宽就业渠道;可在国内的外贸、外事、文化交流、三资企业等行业中工作;在国内的中学从事双语教学等。

4、外语语言文学(外语)

主要学习英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及小语种。授予文学学士。

  毕业后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企、事业及管理工作的相应语言高级专门人才。

 

5、广播电视新闻学

主要学习广电概论、广电技术基础、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摄影摄象等。授予文学学士。

  毕业后去新闻媒体做记者、编辑或主持人等,还可以去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和文案写作,去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企划、文秘,或从事影视制作。

6、艺术设计

主要学习素描、色彩图案、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授予艺术学学士。

  毕业后在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软件公司、设计院、电子集团从事设计工作,也有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7、会计电算化

主要学习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金融学等。授予经济学学士。

  毕业后在各类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机关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资产运营、统计、审计等工作。

8、市场营销

主要学习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等。授予管理学学士。

  毕业后一般为企业营销部人员、策划人员、销售人员、公关部人员、咨询公司职员、企业商务代表以及企业营销战略制订人员

 

9、金融学

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等。授予经济学学士。

  毕业后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若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0、国际经济与贸易

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注重外语成绩)。授予经济学学士。

  毕业后从事国际市场销售业务或研究管理工作。

 

四、养殖肉驴,什么品种好?

我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为非洲起源,并分为两个支系即索马里野驴起源和努比亚野驴起源。按家驴类型分为:大型驴、中型驴、小型驴,分为12个品种,这些家驴品种为泌阳驴、德州驴、关中驴、淮北灰驴、佳米驴、蒙古驴、凉州驴、庆阳驴、太行驴、西吉驴、 新疆驴和云南驴。有研究指出我国家驴的发源地在新疆,可能的传播路线为:①从新疆经由甘肃、宁夏、陕北延安到陕西的关 中平原,然后,再向东传播到山西、河北、河南、安徽和山东等地,形成与当地地理和 气候相适应的地方品种;②同时还有一部分从新疆经由陕北延安、长城沿线、科尔沁 草原进入东北平原形成草原生态类型的东北驴,到内蒙古草原形成蒙古驴:③最后 中国的家驴由北方经由四川到达云南省。

2000年以前,我国养驴行业主要以引进广灵驴、关中驴、德州驴等大型驴,来改良马匹,少部分用于改良本地驴,多数用于耕地用途。2000年以后,随着农机化的普及,养驴业开始向肉用方向转变,经过几十年的杂交改良及后代间互交,肉驴群体遗传性趋于稳定,体貌特征逐步趋于一致。

推荐品种

大型驴: 驮挽能力强,能负担各种劳役,同时可用于改良 各地种驴和繁殖马骡。

关中驴 关中驴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驴品种之一,原产于 陕西关中平原。其毛多为黑色,也有栗色或灰色的; 口、鼻、眼圈予腹下部白色。关中驴体型高大,身体 结构良好,斗颈高举姿态健美,关节强大蹄质坚 实。公驴体重约350kg,母驴300kg性情温驯而活 泼,为陕西农区主要役畜之一。现已广泛用来改良 其他地区的驴品种。

德州驴 德州驴产于山东省德州、惠民以及河北省南部 平原渤海沿爍地区,所以又名渤海驴。德州驴体型 高大身体结紧凑体高1.30m以上,体重260kg 左右。毛色以黑乌的全黑头和口、鼻、眼为白色的三 粉黑为主,当他池农民喜欢饲养并繁殖黑乌头驴。德 州驴适于各种农田作业,役用和食用性能良好。

中型驴

佳米驴 佳米驴产于陕西榆林地区的佳县、米脂和绥德 3县,又称绥米驴。外形和关中驴相似,但体型较小,体高1.24m-1.27m体重250kg左右。毛色以黑为 主。佳米驴耐粗饲、耐劳苦,性情温顺,行动敏捷,持久力强。既有使役价值又有肉用价值 泌阳驴 泌阳驴产于河南省南部,中心产区在泌阳县,所 以得名。体质结实,躯干呈正方形,体型匀称。体高 1.25m左右,体重220kg~250kg。毛色以黑为主。 使役、肉食兼用。

五、中国古代著名旅行家是?

中国古代十大旅行家 1.徐霞客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他又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玄奘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徒弟秘密送玄奘前进。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孤身一人前进。  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5.鉴真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6.汪大渊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7.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3岁出家。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修驿道,设郡县”。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始皇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  第一次巡视旅行到宁夏西部、甘肃东部,经甘肃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天水、礼县,再沿祖先东进线路回辇宝鸡、岐山、凤翔,归咸阳。  第二次巡游旅行,首次东行登峰山、泰山,封山勒石刻碑。他去了烟台、胶南,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  第三次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驾船出海。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他向北而去。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回途内蒙古,经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  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旅行。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结果他死在了旅途之上。     9.王玄策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  贞观十七年三月,唐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伴随印度使节报聘,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次年回国。  贞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未至,戒日王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立,发兵拒唐使入境。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发兵一千二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王那陵提婆兵七千骑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罗那顺而归。高宗显庆三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达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五年访问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    贞观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长安时,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立即给王玄策连升两级,册封他为朝散大夫,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押阿罗那顺献俘于太庙。     不久李世民中毒而死。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     10.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唐代是中国与西方各国接触甚多的时代,大丝路的交通在盛唐时期络绎不绝。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伊斯兰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国产的庵罗、地中海南岸突尼斯产的鹘莽、亚俱罗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茴香等。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