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猫到家,躲藏起来,不吃不喝都是很常见的。
因为猫咪是非常敏感胆小的动物,不管你把新家布置得多么好,准备多么充分,也不管你家猫上一个呆的地方是收容所还是集体猫舍。
你家条件再好,但对于猫咪来说,都是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这里的一切都会让它们都充满紧张、压力,就算是心再大也需要适应期和探索期,需要给它时间慢慢习惯。
一,哪些情况可能会让新猫更紧张?
今天我们直接开门见山,先说说那些不利于新猫咪熟悉环境,让它们不舒服的事情。
一个大房子
房子大养猫不好吗?当然好。但对于刚进家的新猫咪来说,“新地盘”大反而会加剧恐慌。
房子太大,猫咪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对新猫不太友好。
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分布在家里各个地方,比如猫厕所距离它最初的“始发地”,甚至要七拐八拐才能到?那显然是不利于猫咪适应的。
正确做法:
先把新猫咪安排在一个独立的屋子里,把猫窝、食盆、水盆、猫砂盆都放进来(当然要隔开比较大的距离)。
一开始的用品都放在一个房间里。
让它一开始的地盘,只是一个小小天地,这会让猫咪更容易放松。而在新家首站的“小小家时间”,应该至少持续一周。
全新玩具和用品
新的未必是好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物品、陌生的人,所散发的全部陌生的气味也容易让猫咪感到不安。甚至全新的食物,也可能让猫咪肠胃不适。
正确做法:
如果可能,应该从它的旧家带来一些旧用品,并且提前用摩擦过它身体(特别是脸颊两侧)的毛巾,擦满它将要居住的新环境。
脸颊两侧分布了充满信息素气味的腺体。
过分开心的新家人
你或你的家人可能因为新猫咪的到来欣喜若狂,甚至吱哇乱叫,这些举动在此时敏感的猫咪眼里无疑是“狂暴”的小怪兽行为,它可能会更害怕。
正确做法:
提醒你自己和家里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声音分贝。谁说“迎客”就要大声bb?欢迎仪式请安静。也不要上来就给它爱的抱抱,要控制住,有点距离是好事。
一上来就抱,可能不行。
你太着急了
你可能非常焦虑,当它钻进角落时,想把它拽出来;看它吃得没有以前多,又着急灌食;甚至它在晚上嚎叫,你也担心它生病想要立刻送医院。殊不知这些可能适得其反。
正确做法:
确定自己做好一切,把食物、水、猫砂盆都放好,从旁观察,让它慢慢习惯,多给彼此一些时间吧。
到新家的第一个24小时很重要
到家的第一天很重要。建议迎接新猫进家的时间,最好选在周末,这样你可以有大量时间观察它的反应,并做好应对措施。
二,这些方法有利于避免应激,让新猫更安心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猫咪不那么害怕呢?
把新猫请出来的时候,看它心情
当你用猫包或航空箱,将猫咪带到布置好的新屋子时,可以打开门,不要强迫猫咪出来,而是任凭猫咪的意愿,它爱什么时候出来,就什么时候出来。
如果猫咪不愿意马上出来,则表示它认为这个容器更安心,甚至接下来的几天,猫包可能成为它临时的“窝”。
当然,你可以在旁边用温柔的声音鼓励它,或者把猫包放的位置更靠近食物和水。
一个倒扣的纸箱子,有两个门
有什么比纸箱子更令猫咪舒服安心的呢?
对于新猫咪来说,如果你能给它一个倒扣带顶可隐蔽,并且有两个小门的纸箱子,当然就最好啦。
起码有两个小门。
为什么要有两个门呢?因为对猫咪来说,会希望这里既成为小的“避风港”,又有另一个逃生路径,不会有自己被“堵”在里面的感觉。
一个高高的架子,最上层很安稳
也有一些猫咪,喜欢爬到高高的地方藏起来,并且高处有利于让它们俯视观察周遭的一切。所以一个高处可以稳坐的猫爬架也是好选择。
一个陌生的铲屎官总仅仅盯着自己,可能会让猫咪感到不适,甚至不愿意吃饭喝水上厕所的!
所以也许……你应该去别的房间呆一会儿,或者,表现自然点在远处的沙发上坐一会儿可好?
幼猫比成年猫更容易适应
幼猫其实比成年猫能更好的适应新家。甚至,相比一些成年猫最初不愿意与人互动,幼猫反而会黏人,离不开人,可能会需要你在初期所陪伴、安抚它离开家人、猫妈妈的不安情绪。
三,新猫进家常见问题
还有些问题的回答,都在这里了。
1,我应该准备什么样的猫砂和猫砂盆?
最好是之前用习惯的,如果你想换新的,也请在它熟悉新家之后。如果不知道它以前用什么,请准备大而宽的开放式猫砂盆和颗粒细小的膨润土猫砂。
2,如果对它以前吃的猫粮不满意该怎么办?
新猫以前吃得再不好(除非有毒),也请在7天之内保持旧的饮食习惯,并且之后逐渐替换旧的食物。
3,新猫晚上在家里叫怎么办?
是正常现象,尽量不要管它,如果是幼猫,则要多陪陪它。
4,它总是躲在缝隙里不出来怎么办?
也是正常的,让它躲,前提是确保它躲藏的地方是安全、干净的。
5,香香的罐头或零食能让它愿意主动进食吗?
应激反应不剧烈的时候,是有效的,但你应该把食物留下,人消失一会儿,让猫咪安心进食。
最后,只要你按部就班,甚至“欲擒故纵”,很快,会看到猫咪冲着你喵喵叫的身影,等到它主动来寻找你的时刻。
它情绪稳定的时候,可以温柔的抚摸一些猫咪容易接受的部位,增进你们的感情。
而最后的最后,即便你的新猫咪已经是家里第二只猫了,也可以根据这套方法做,并且可能需要在单间隔离更长时间,才能逐步让双方猫咪谨慎接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