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猫屿什么意思?
意思是澎湖列岛的一个属岛,包括大猫屿和小猫屿,看起来很像两只面面相觑的猫儿,因而得名猫屿。
“屿”,普通话读音为yǔ,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屿”的基本含义为小岛,如岛屿;引申含义为平地小山。
“猫”的意思为弯腰、亦称“毛腰”。引申含义为方言,躲藏。
二、熊猫名字的来源?
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罢了。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大浣熊一名源自它和浣熊亲缘关系很近(直至现在不少学者仍将它列入浣熊科),但较之浣熊要大。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在60年前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今日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三、熊猫在古代叫什么?
1、食铁兽
汉代东方朔《神异经》中记载:“南方有兽,名曰啮铁。”熊猫被称为食铁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熊猫常到民居觅食,舔食炊具,甚至用强有力的牙齿咬坏炊具,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大熊猫在无盐可食时,闯进村民家舔食铁锅里残存的盐分,村民们不了解它的习性,误以为是在吃铁。
2、白罴
因为罴在古代代表棕色的熊,而熊猫是有黑白毛色的熊,所以古人将熊猫叫做“白罴”。
3、貔貅
熊猫在古书中还被称为貔貅,古人把貔貅当作神兽,《诗经》《庄子》《尚书》《本草纲目》都有其记载,最出名的莫过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了:黄帝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等猛兽助战,在阪泉打败了炎帝。古人把勇士比喻为貔貅。3000多年前,大熊猫又和其他凶猛的野兽一起作为作战部队的兽类图腾,象征着骁勇善战、旗开得胜。许多人也喜欢用大熊猫来代表最勇猛善战的先头部队,大熊猫的“貔”、“貅”字号旗帜一亮,百战百胜。
4、貘
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古代就是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
四、得寸进尺打一动物?
这个动物就是蛇。
得寸进尺的意思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表示贪婪的含义,这里涉及到的动物就是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词汇,拼 音: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成语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示例】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