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的流浪动物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

时间:2023-03-23 05:11 点击:281 编辑:admin

在此给出我们目前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及分析案例(主要是猫),从生态平衡、投喂对流浪猫的风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社会效益、具体案例等方面阐述问题,全文共6990字,感谢各位的耐心阅读。

我国流浪动物冲突问题日益严重,相关管理办法亟需确立。

而问题的难点在于多数公众在看到猫狗会很自然的产生可爱和同情等情愫

几乎所有动保人士在处理流浪猫狗安乐死问题上也肯定会难受和无奈。而作为生物的猫狗,本能只是想要活下去,它们没有所谓的善恶观,那么我们是否有权力作为决定他们性命的主宰?流浪动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达到什么情形才应该介入?

万幸的是,大熊猫得亏是熊。如果是秦岭羚牛等物种,就危险了。

藏獒崩盘后那几年,大量饲养繁育藏獒被直接丢到自然环境,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负担,在网上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流浪藏獒集群袭击甚至杀害熊、雪豹、鹭等的视频。


解决流浪动物根源即放生或弃养是核心问题。

我这里有个之前数个保护组织中看到的观点,但没有数据支持,仅供参考:“我国流浪猫遗弃集中于猫舍。猫舍繁育选育后品相不佳、身体缺陷、严重基因病、无法售出或价格太低等猫会被遗弃(可以理解为残次品)。宠物猫上游产业链若不规范,流浪猫就不会断绝。”



对生态的危害及各国的处理办法:


首先,我要肯定投喂人士的爱心行为,你们出发点都是好的。同时要注意的是,流浪猫的危害极其严重,没有科学支撑的爱心,更多时候只是害人害己,反而会造成生态系统的混乱和负担。相信不少人都有过了解,更头疼的是这位生态圈头号杀手的粉丝实在是多…

如果某种生物由于人为原因导致该物种泛滥进而破坏生态圈平衡情况下,通过人为控制该生物迁移、绝育或杀灭可以显著降低该物种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圈的负面影响的话,那么建议采取以上措施。(通常是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方式。)

常见的入侵物种除了猫,还有家鼠、兔、牛蛙、水葫芦等。我国660多种入侵生物中有215种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71种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浪猫/野猫造成了87种鸟类、45种小型哺乳动物、10种爬行动物的灭绝,上百种动物走向低谷(大部分都是海岛物种,因为岛屿物种具有岛屿温顺型,对岛屿内环境很容易适应,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敌,根本没有时间进化便被屠杀殆尽

目前,美国有超过8000万只家猫,家猫数量位居全球第一,第二就是中国,超6000万只。

2013年,学术刊物《自然通讯》发表论文《美国国内流浪猫对野生动物的影响》(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论文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14亿~37亿鸟类、69亿~207亿哺乳动物死于流浪猫和家猫的捕杀,其中多数死亡是流浪猫导致的。

澳大利亚濒危物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上动物保护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但现在这里有1800种动物濒危,大部分动物对猫都没有什么抵御能力。据澳洲网报道,全澳目前流浪猫的数量达到600万只,并且它们每只每年都会杀死上千只、超过一百种澳大利亚本地动物。

《生物对话》杂志统计,澳大利亚每年被猫杀死约3.7亿只鸟,包括71种濒临灭绝的如斑鹑鸫、寮鸽和夜鹦鹉等。

中国的散养猫和流浪猫每年捕食的鸟类数量大概在26到55亿只捕食的小型的兽类大概在36到98亿只


措施:

为了保护将近灭绝的珍稀动物,濒危物种专员安德鲁Gregory Andrews表示:“澳联邦政府将提供500万澳元的资金用于鼓励社区组织人道性抓捕和对200万只流浪猫安乐死。”

日本全国机构全年收养的被弃/走失流浪猫狗,90%以上最后都是被宰杀;美国的动物收容所制度也是让民众把想弃养的猫送往收容所,并由他们集中处死。

德国在此方面另辟蹊径,宠物猫需登记报备下发电子编码,对遗弃宠物猫的行为进行罚款。而领养活动仅需极低成本或者免费。同时政府大力宣传和科普教育,让德国成为世界上领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超过90%的流浪猫都会较短时间内找到新主人。

至于中国?这方面不大成熟、乱象丛生。


一些相关资料关于流浪猫对环境的破坏:

Redirecting

https://www.publish.csiro.au/wr/WR17160

马达加斯加、新西兰等岛国也纷纷表示要尽快消灭岛内所有野猫、老鼠、负鼠、白鼬和雪貂。



19世纪末,澳大利亚本土存活超过100亿只“入侵物种”:兔子,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草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而澳洲特有的数十种濒危有袋动物因此濒临灭绝,就连农牧业机械都无法耕种满是兔子洞穴的农田。

澳洲政府投入了150年时间,全民悬赏捕杀;建造横跨澳洲南北、3000公里的巨型篱笆;投放细菌、毒药等,反而造成误食兔子的本土物种死亡;引入外来物种赤狐,而赤狐也没有捕捉传统兔子,转而捕杀澳洲本土更易捕捉的动物,迫使政府再次悬赏狐狸皮,解决狐狸泛滥问题。详情可搜索“种群数量动态模型”。

最后,澳洲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投放粘液瘤病毒消灭了95%的兔子,但剩余兔子的免疫系统却逐渐的适应了病毒,如同鼠害一样,只能控制,无法灭绝。【灭绝某一物种会彻底改变生态系统组成】违背生态学最基本的原则,生态圈的复杂调控机制不可轻易挑战,粗暴的改造自然必定会自食生态系统失衡的恶果。

流浪猫的数量激增现象本身就在破坏系统平衡。

在流浪猫的相关研究中,Benschop将长期与人接触并接受投喂野猫称为Semi-ownership 半所有权。有人投喂的这一部分野猫撑起了一个庞大猫群,求偶繁殖交配频率概率更大、出生率大幅上升、空间分布也会逐渐与人类社会更密切。

野猫活动范围有超过1000公顷独居习性的野猫的繁殖速度并不高,但家猫和流浪猫却是聚群生活大大提高了繁殖速度。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浪猫不仅几乎没有天敌,还享受着人类的稳定喂养、救护。

综上所述,流浪猫狗聚集非常可能导致该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更加沉重的负担。因为它们在近人为活动地区的生态系统中一般都是顶级捕食者,种群密度和数量合理时,他们可能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控制啮齿动物的数量。在城市地区,流浪猫在行使【控制多种病原体宿主种群数量】的功能。当然,在某些生态环境中,流浪猫狗可能又是顶级掠食者的食物来源。

但一旦数量过大,那么就会对生态圈造成恶劣影响,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管理流浪猫狗种群。这些野猫可能会取代重叠生态位(space niche)的捕食者如本土野生猫科动物。或者与野生豹猫等形成杂交导致物种多样性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水平阴影线代表物种甲增长,垂线影线区代表物种乙增长。不同情况下,甲乙取胜、排挤和形成不稳定平衡的模型。即Lotka-Volterra模型。

当然考虑这个问题前,需要思考流浪猫的生态位,是顶替了之前的掠食者还是单纯的入侵者。即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流浪动物能否为生态系统带来稳定的调控能力?如果不能,那就需要引入原生物种,逐步取代流浪猫狗,让生态恢复到从前。


繁殖能力

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成年母猫平均每年可以生三胎,每胎3-5只。一只母猫3年就可以产下超过40只小猫。在理想模型下,一对猫不考虑其他因素,按正常生育能力计算,第一年会产下12只小猫,第二年一共是67只,第三年376只……第八年(生育能力显著下降)为2072514只。


虽然多数流浪猫寿命仅三年其中本土的田园猫由于习性相符,存活率要远超品种猫,多数流浪的品种猫往往活不过寒冷的冬季。比如斯芬克斯猫的体表裸露,对于蚊虫叮咬、真菌细菌、温度条件都极为敏感。

死亡原因:无法过冬是主要原因、吃了吃鼠药的老鼠、吃其他致病致死食物、细菌病毒等引发的疾病、人为捕杀等。)

有人说“又不是猫狗的错”。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是【生态环境管理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对实际情况】还请多担待。弃养的人更是可恶。


投喂:

人为提供充足食物的流浪猫会捕猎吗?

会的。新西兰科学家Gillies研究证实,半野化家猫即经常外出野外的的家猫会带回啮齿动物、爬行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等猎物 ,具备捕猎能力和意愿。相信很多人也知道或亲自体验过自家猫送给自己的大礼。因此,即使饲主提供了足够充足的食物,半野化的野猫仍然很有可能捕猎当地物种。可能是因为猫科动物习惯于练习式捕猎以及饲主提供的食物单一,简单说想体验打猎的快感,顺便开荤。

投喂对流浪猫的危害

1.投喂的食物会污染环境。2.非常多人投喂不适合的食物3.长期投喂会引起流浪猫聚集迅速繁殖,传播疾病4.流浪猫可能被人或车辆等猫不熟悉的情况所伤害5.流浪猫适应了投喂习惯却依旧居无定所时,固定行为习惯有更高的生存风险。6.多数猫难以抵御室外自然气候以及病虫害等。

健康风险:

2019年11月,美国猫科执业医师协会(AAFP)发布了《AAFP人猫共患病指南》第二版。首先,流浪猫疾病病原的携带率要远远高于家猫、携带病毒病菌的猫健康状况同样堪忧。
AAFP人猫共患病指南,提取码:27X6 :

https://pan.baidu.com/s/1xz4Uk4SpDFw9VQCoBzI8-Q

• 肠道动物源性病原体:

弯曲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杆菌属粪便中传播时具有传染性,因此与受感染的猫直接接触可导致人类的直接感染和发病。大肠杆菌少见猫传人,多为人传猫(例如猫饮用马桶内的水)。其他传染病原如钩虫、贾第虫、猫弓首蛔虫和刚地弓形虫,通常患者摄入了受污染的食物或其他环境来源中的感染源,而不是直接接触。但这些病原传染概率非常低。

• 抓伤、咬伤或渗出液引起的接触性疾病:大约28-80%的猫咬伤会引起患者的感染。咬伤致病菌多为需氧和厌氧细菌(例如巴斯德氏菌属,葡萄球菌属)猫口腔、皮肤和爪子上的巴尔通氏体属是导致猫抓病、肝紫斑病、杆菌性性血管瘤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其他一些人类炎症性综合征、狂犬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猫科动物疫病的原因。 体表的子丝菌属和皮肤癣菌是人畜共患的真菌病原体,较常见,体表PH异常或抵抗力的人容易感染。

眼部和呼吸道相关疾病:衣原体与人结膜炎有一定关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猫衣原体会引起猫的轻度呼吸道疾病。对于免疫力较差的人可能会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禽流感和狂犬病病毒极少会传染猫,且受感染的猫很少与人类临床疾病有关,接触过H7N2病猫的一个病例出现了无力、喉咙不适等症状,使用抗病毒药物后迅速恢复健康。

猫咪分割线


讲个案例,白鹭自然保护区与流浪猫的过往:

厦门是名副其实的“鹭岛”,市鸟也正是白鹭,随处可见这个标志,相关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全球有鹭科鸟类62种,中国有22种,而厦门就有16种(包括迷鸟白脸鹭)。人们通常提到的白鹭是指白鹭属的鸟类。中国有白鹭属鸟类5种,在厦门均有分布,他们是白鹭(Egretta garzetta)、中白鹭(Egretta intermedia)、大白鹭(Egretta alba)、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和岩鹭(Egretta sacra)。1860年,黄嘴白鹭作为新种在厦门首次发现,厦门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鹭模式种产地。

1995年,大屿岛、鸡屿等无人居住小岛则建立了“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保护鹭鸟等物种,2000年又成立“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保护区”将大屿岛保护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海洋自然保护区含括。

白鹭

现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已发现鸟类10目31科97种,是白鹭最主要的越冬地。占全省鸟类数量17.9%,占厦门市鸟类数量31.7%,其中受国家级、省级、CITES、中日协定保护、中澳协定保护共83种。主要分布湿地鸟类包括从华北东北越冬或过境的大量鸻鹬类。保护区内聚群营巢繁殖的鹭类是白鹭、夜鹭、池鹭和牛背鹭,占厦门全市繁殖鹭鸟总数45%。每年3月初集聚、求偶交配、筑巢产卵、育雏,持续到8月下旬,越冬期的鸟类将达到顶峰,经过冬季,成功孵化成长的雏鸟将重新传递种的信息,周而复始。

在鸡屿岛还有成群繁殖的黑耳鸢,最多集聚数量超过百只,是全国最大的猛禽聚群繁殖群体。

三年前的今天,我在厦门筼筜湖拍摄白鹭。从污水横流到白鹭齐飞,筼筜湖花了30年。70年代筼筜湖堪称墨池、鱼虾绝迹,到1999年污水处理工程见效,久违多年的白鹭又成群结队地飞回来并在湖心岛筑巢。而筼筜湖沿岸是厦门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可以实现的。

环境方面,福建沿岸的红树林湿地滩涂有大量的鱼虾蟹供给涉禽、水禽食用,此外保护区还在大屿的西北处、鸡屿的泥潭上种植了红树林,作为陆地海域的过渡带保护着林后堤岸基围,保持地下水、净化海水、滩涂、泥质,提高生态体系生产力,是繁殖育苗的优良场所、生物多样性的源头。而榕树、木麻黄、相思树是白鹭最喜爱的筑巢产卵树种。

岛上外来物种有落葵薯、空心莲子草、金合欢、红花酢浆草、小白酒草、马缨丹、互花米草等。保护组织和管理区工作人员辛勤防范并清除。

白鹭越冬的主要威胁除了人类行为的偷鸟蛋、抓鸟等盗猎行为以外,砍伐、烧荒、放牧、捕捞、采药、开垦、开矿、采石、挖沙都会破坏并割裂白鹭的栖息地。

另外就是流浪猫,平均每只流浪猫每天捕杀12只小型鸟类,它们主食是小型鸟类和啮齿目,但依旧威胁到了鹭鸟幼雏以及其他珍稀鸟类。

和鸡鸭等早成鸟一出壳就密布绒毛可以离巢随亲鸟觅食不同,鹭的雏鸟是晚成鸟,出壳后皮肤裸露、无法睁眼活动,亲鸟会轮流外出觅食并保证雏鸟长出绒羽。最危险的时候是成长期。雏鸟食量加大,亲鸟需要同时外出觅食,直到30日龄,雏鸟才会具备一定活动能力跟随亲鸟外出。这段时间,很容易被袭击。

繁殖中的大白鹭。

前几年,大屿岛保护白鹭活动中,由于流浪猫数量过多严重威胁白鹭生存,情况岌岌可危十万火急,必须紧急采取迁地、绝育以及安乐死等有效措施。

当时我们项目组分析讨论了数次。迁地方案:对于无居民海岛运输是个难题,而且迁地后的流浪猫对其他地区也会有所危害,否决;

绝育,当时情况紧急,而绝育需要大量的兽医医疗专业人士、后续护理专业人士以及大量资金,不现实;

最后决定采取最高效便捷的二氧化碳气密室致死,并无害化处理。

中白鹭

真正实施过程中,爱猫人士们既不领养流浪猫也不出钱、出力还要抗议阻拦……穿着保护流浪猫的短袖、高举横幅标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仿佛我们是毫无怜悯之心的刽子手……

不过这年头连给宠物猫做绝育或者养基因病的品种猫也会挨骂……

要知道我们很多志愿者在亲手把猫送上刑场的时候的心情都非常非常沉重,甚至会落泪。在不必要的情况时,都是尽量保障每一个个体的生命。

普通人遇到流浪猫怎么办?

对生态有危害时,就需要政府或者相关组织经过充分评估后,采取一定的措施:

目前我们合作的YCP的TNR(Trap、Neuter、Retura)项目就是野外用食物诱捕、抓网捕获、收容流浪猫后,对流浪猫做绝育和剪耳标识放归野外。检疫、驱虫、绝育(费用是公猫100元、母猫300元,呼吸麻醉需要加150元)住院等费用需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甚至我们个人出资。

诱捕方面:通常采取笼具+猫爱吃的食物的组合;笼具要保证卫生干净,特别是边角需要注意小心刮伤猫;猫越饿越容易捕捉,要在偏僻角落放置,并在入口周围撒少量食物吸引猫接近;笼具可以的话尽量用黑布盖住。

手术:绝育手术一方面可以显著降低母猫患相关生殖系统疾病(降低概率高达90%),解决公猫发情,猫产仔的情况。注意:哺乳期的猫不能做绝育;公猫消炎给药后即可放归,母猫一般需要观察两日以上。剪耳(一小部分)是为了更好快速辨认是否做过TNR,减少工作量同时对猫的伤害最小。


这套程序可以将流浪猫自然种群变成可人为控制种群。根据计算,如果没有或很少外来迁入或其他补充手段,持续采取TNR项目的城市,十年内流浪猫族群会下降了66%,新出生小猫数量越来越少。

可以看出“控制流浪猫族群减少”前提是:从根源上减少或杜绝流浪猫的种源流入生态系统。但有的时候,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难免要使用不那么让人满意的捕获迁移、安乐死这类非人道措施。


放生必须要考虑隔离检疫、物种基因性状分析、野化存活率、是否会威胁原生种群等复杂问题,哪怕是同一个物种,也会有地域种的差异,比如长江草鱼体质和生存能力强于珠江草鱼,那么放生的长江草鱼入侵珠江水系可能会导致珠江草鱼逐渐消亡或者被杂交而丧失物种多样性。一句话:需要有专家或专业机构评估再放生。


之前参加的增殖放流:

其他流浪动物或入侵物种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目前我国首批入侵物种至少29种,截止至今,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我国记录在案的入侵生物有754种,每年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对中国农业渔业和生态系统物种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达1198.8亿元,这事吧,还是不能大意。

美国有泛滥繁殖的鲤鱼,欧洲有无性繁殖的小龙虾,中国有没有出现入侵物种的问题?


希望将来有更多人能够领养代替购买。

让小爱变成大爱。

参考文献:

Dickman C R. House cats as predators in theAustralian environment: impacts and management[J]. Human-Wildlife Conflicts,2009, 3(1): 41-48.

Gillies C, Clout M. The prey of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in two suburbs of Auckland City, New Zealand[J]. Journal of Zoology, 2003, 259(3): 309-315.

孙俐俐,李欣迪.流浪动物致害责任主体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56:032.

班曼曼,郑海红,贾广敏.浅议我国对流浪动物的管理.[J].中国动物检疫.2014

杨玉艾,江波,孙永科.我国新发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控策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04

张祝运,张思雅,严亚军.采取绝育等方法控制流浪动物[J].北京农业.2007,24

部分图源来自网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