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被猫抓或者咬伤得狂犬病的案例有听说过吗?

时间:2023-03-22 22:01 点击:75 编辑:admin

更新 2022.11.6

看到很多评论,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案例只是客观描述,不具备推荐性质,请大家自己理性选择,另外如果有条件,也希望保持礼貌与宽容,谢谢。

————原答案————

最近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让我对审慎决策有了新的认知。

简而言之,我在10天前在喂流浪猫的时候,不小心被猫抓伤出血,于是暴露于发病必死的狂犬病风险下,在线上线下铺天盖地的“打疫苗”的建议下,我却没有出门去打。

我不是“作死”,更不是“怕麻烦”,而是力求用科学的方式,判定真正的“两害取其轻”的方式,作出决策。

经此一役,以命相权,才发现所谓科学决策实在难做,后果越重、噪声越多、压力越大时,就越想求稳,尤其是替人做决策的时候,更是如此。

4月16日

我家的院子里来了一只猫,我给它放了点面包和牛奶,它吃的很开心。


4月17日(被抓日)

我发现这只猫竟然是一只猫妈妈,在我院子的角落里面,它独自照看着三只小猫,有黄的,有黑的,有花的。于是越发的对它好了些,把买来的肉、鸡爪切了少许给它。我一开院子门,它就冲过来,很有默契。

然而,当天下午,在给猫妈妈放肉以后,我用手指了指这肉可以吃,没想到它要护食,一爪上来把我手拨开。爪尖锋利,我虽然戴了手套,但还是被戳破了。

我做了伤口清理与消毒,由于伤口不大,挤了一会儿血就不出了,喷了酒精晾着。突然想到猫狗会有狂犬病的问题,于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打开了百度,然后直接吓死……

1. 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是100%,而且死状恐怖。

2. 狂犬病只能在潜伏期打疫苗来解决,一旦发病就离死不远。

3. 狂犬病疫苗打5针,大概打完要一个月。

这要放在平时,我可能想都不会想,就直接去找医院打了。可惜,现在是疫情期间,上海风控,一方面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另一方面我也出不去。更重要的是,就算我以身体健康遭受风险为理由出去,去到外面迎接新冠的风险,以及如果阳性以后被迁移到方舱的折磨。

怎么办?我决定以理性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看风险概率,两害取其轻,然后综合判断。

这才发现,想理性真难。

先从百度入手:

百度最靠谱的答案大概就这样了:风险很小,后果很严重,建议打疫苗。

为了严谨,我又去找资料,区分了一下不同的暴露水平的处理方法: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1.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2.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3.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我这绝对是三级。

判定为3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2级暴露且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者,按照3级暴露处置。

看来必须要打疫苗了?

且慢,这里有两个问题:

1. 我的消息源来自于“著名”的百度,不可取

2. 我并没有把问题的病例了解下来,现在的判断多半出于经验谨慎与惶恐。

先说信息源。

如果我跟别人说,我的这件事情的判断来自于在百度上的搜索,魏则西会跳出来批判我的。于是我决定问医生。

医生也这么说,医生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医生的建议是出于对我好,我该不该听?

我又回溯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理性:

1. 我这种思路叫做依靠专家型,并没有去了解事物本身的逻辑。

2. 我的朋友虽然是医生,但她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3. 她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一刀切,并没有探讨案例。

想想看,只要后果很严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逻辑就会战胜一切,这也是人之常情。

自己做决策其实也是这个倾向,外部人帮你做决策更是这个倾向。果不其然,当我托人在问别人的时候,并非直接认识我的医生,清一色的都回答,“打疫苗”。

这叫做科学与责任的平衡。虽然不一定科学严谨,但一定责任正确。将心比心,平常人谁愿意担这个责任呢?

从这个角度说,不管哪一个信息源,不管是再大的专家,都会倾向于给出“最保守、“最负责”的推荐——打疫苗。

唯一一个辩证一点的回答是,“取决于这只猫”。

其实,显而易见,单纯从暴露角度看感染问题明显是不完备的,肯定还是要结合整个病毒的传染链条才行。毕竟,三人成虎不是科学,宁枉勿纵也不是科学,认真研究一下狂犬病病毒的传染机理,然后再进行判断,这才是科学。

别误会,我也不是“杠精”,也不是为了捍卫科学,我没那么执着。本质上还是为了安全:打疫苗本身有副作用,我是敏感体质,这个风险会被放大;同时,上海现在外边非常不安全,感染新冠、移居方舱,有可能苦不堪言;如果副作用和新冠叠加,后果也不看设想……

左右为难,必须权衡

于是,我把我的逻辑再梳理一下,我认为这样做是更好的:

从感染者角度看,我是破了皮流了血的,虽然伤口不大,但是应该按最严重的算,这时候如果感染源有问题,我就极大概率有问题——突破了皮肤屏障是件非常质变的事情。

所以,的确如朋友的朋友所说,决定是否要去打疫苗的核心在于看传染源是否存在。

从传染源的角度看,我需要做如下:

1. 研究学习狂犬病病毒的传染机理

2. 学习猫具有传染性的时候的症状

3. 观察猫并且判断症状的吻合程度

4. 判断自己是否有感染可能——被猫抓且被抓破

按照这个逻辑打开各种资料,我找到了狂犬病的传染原理概述:

看到99%为狗传染,我稍微放松了一口气。但是对于100%要死的狂犬病,这个数据也不能让人安心。于是,有针对性的找了一篇猫和狂犬病之间关联的科普文章,来自知乎,嫌长的可以跳过看总结:


——引用——

1. 狂犬病的症状、传播方式和传播动物
2. 中国的狂犬病泛滥吗?
3. 什么样的猫能传染狂犬病?
4. 你一定要知道十日观察法
5. 中国狂犬病疫区分布
6. 狂犬疫苗真能100%杀死病毒?
7. 被猫咬后我到底该咋办?
8. 猫必须打狂犬疫苗吗?怎么打?

一、狂犬病小述

略,同上

二、中国的狂犬病泛滥吗

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数万人感染狂犬病,99%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多,中国其次。

中国作为狂犬病发病人数第二的国家,却消耗了全世界80%的狂犬疫苗,每年注射狂犬疫苗的人数超过1000万。

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拉美)都已得到有效控制,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而中国普遍存在低风险人群大量接种疫苗、真正的高风险人群(尤其是贫困农村)接种率却很低的情况。

严家新教授表示,中国的狂犬疫苗滥用状况非常严重,据估算,近年来平均每1.5万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中,只有1人是真正需要接种的,99.99%以上的狂犬病疫苗都被滥用或浪费掉了。

公子给自己家当地的卫生防疫站打电话咨询狂犬病问题,对方言之凿凿:“不管是室内养的还是外面的(猫狗),不管有没有打过疫苗,只要被咬了就要来打疫苗”,“WHO是国外的组织,他们的观点不适合我们”。听得我哭笑不得。公子又浏览了本省CDC网站,也是一言难尽。

打了全世界80%的疫苗,却至今没有消灭狂犬病,令人唏嘘。WHO致力于2030年全球范围内实现狂犬病零死亡,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

现阶段中国狂犬病泛不泛滥我不好评价,人注射狂犬疫苗反正是泛滥了。

(这的内容让我有一点找到安慰的感觉,这么多疫苗滥用,就意味着有很多人其实不需要打)

三、什么样的猫能传染狂犬病?

狂犬病毒不会凭空产生,更不是娘胎里带着,亦不会长期(半年以上)潜伏在动物体内。

狂犬病毒处在外界环境中会迅速死亡,不会长时间残留在动物体表。

总之,健康的猫是不能把狂犬病毒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的。

❶ 只有感染期内的猫才传播狂犬病

首先,咱们要区分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狂犬病的潜伏期和感染期。

狂犬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对人来说,多在1~3个月之间,短则不到一周,最长不超过一年。有些“潜伏期几年、十几年”的传言,从没有一例是被证实的。

对动物来说,狂犬病潜伏期一般在10天到6个月之间。动物实验证明,狂犬病在所有动物中的潜伏期都不超过半年。各国海关通常将犬猫动物检疫期定为6个月,依据即在于此,此规定在全球执行数十年,从未发现有问题。

同样,我们可以把半年作为判断一只猫有没有被传染狂犬病的依据,也就是说,只要半年内没发病,就可以确定猫没有被传染;只要确定半年内没被可疑动物咬过,猫就不会传播狂犬病。

感染了狂犬病毒的猫,到潜伏期的最后几天会发病,也就是进入了发病期。猫发病后3到7天内就会死亡。从发病前(最多3天)直至发病、死亡总共大约3~10天,这3~10天里,猫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狂犬病毒。

潜伏期、传染期与发病期的关系

总之,即便是被传染了狂犬病的猫,在潜伏期前半段也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只有到了发病期及发病期前3天之内,才可能传染狂犬病毒。

❷ 狂犬病多是通过“咬伤”,“抓伤”并不常见

狂犬病的传播靠唾液,因此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咬伤”,抓伤的案例很少见。

因为狂犬病毒在外界的生命力很差,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粘到手上,几分钟基本死光;粘到其他物品上,物品干燥后,病毒基本死光。

由于发病后的猫很可能会流涎,也不排除唾液刚刚粘到爪上就抓伤人的可能,因此,保险起见,WHO将“抓伤”也列入暴露范畴。

四、你一定要知道十日观察法

❶ 十日观察法定义

WHO在正式的文件中一直认可并推荐“十日观察法”,并多次明确表示适合中国。可疑猫狗在咬人(即暴露)后,应立刻对伤口清洗消毒,并将咬人猫狗隔离观察,如果在暴露发生后的10天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断定猫狗不具有传染性。

❷ 为什么是10天?

其实最早是“5日观察法”,因为猫具有传染性时,其大脑中必然已有大量狂犬病毒,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猫在3~5天内必然会发病,随后死亡。

10天已经是非常保守的数字,可以确保100%安全。

❸ 两个TIPS

TIPS1——如果处在狂犬病重点疫区,人应该先进入疫苗接种流程,10天后猫没有发病,再终止这一流程,以防猫真的发病身亡,再去接种就晚了。如果远离狂犬病重点疫区,所在地的人口密度与狗密度也低,那么人被传染的概率本身就极低,原则上可以不打疫苗,直接观察猫10天即可。

TIPS2——如果确定猫并没有处在狂犬病感染期、不会传播狂犬病毒,那它不算可疑动物。

还需要说明的是,10日观察法只适用于猫狗,目前还不适用于其他动物。

五、中国狂犬病疫区分布

狂犬病疫区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这关系到猫传染狂犬病的概率,也影响我们被猫抓咬后的处理措施。

中国CDC网站狂犬病疫情分布一栏空白。网上能找到的最近的疫区分布图是2014年的,来自中国CDC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

1996-2008年,西藏和青海人狂犬发病率一直为0,属于非疫区;新疆、宁夏、甘肃、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历史上发病率基本为0,属轻度疫区;广西、湖南、贵州、广东、江西、江苏、湖北、河南、 四川和安徽等省份发病人数在国内名列前茅。疫区与非疫区是动态的,常略有改变,仅供家长们判断的时候有个大概依据。

六、狂犬疫苗真能100%杀死病毒?

❶ 狂犬疫苗的有效率

狂犬病虽然100%死亡,但万幸的是,它也100%可预防。

无论被抓咬得多严重,只要及时正确地清洗伤口、正确地接种狂犬疫苗(严重暴露还需要接种免疫球蛋白,就百分百可以避免发病。

你可能见过接种了狂犬疫苗却最终发病身亡的例子,这些例子只是极少数,且大多已被证实并没有完全遵守WHO推荐的暴露后预防方案执行。

比如,西安一女子被狗咬伤,打四针疫苗后仍然于第28天身亡,根据卫计委给女子家属的回复可知,医生并没有给该女子注射免疫球蛋白。

除此之外,导致预防失败的原因有:推迟寻求治疗;未进行或未适当进行首次伤口处理;未进行或未适当进行免疫球蛋白接种;未浸润式注射免疫球蛋白就缝合伤口,或狂犬病疫苗质量差。

只要全程接种完疫苗还没发病,以后就绝对不可能再发病了。

❷ 狂犬疫苗的保护期

接种疫苗后,只要人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在0.5IU/ml以上,就具有保护作用。

但WHO不承认疫苗的绝对保护期,因为中合抗体滴度的有效性要根据病毒的多少区分,假设病毒数量无限增加,抗体总会有抵挡不住的时候。

严家新教授结合WHO相关规定和我国实际后,建议如下:

1)不承认绝对保护期:只要是特别严重的再次暴露,就要加强接种2针(不要接种免疫球蛋白)。特别严重的暴露是指头部、面部或手部多处同时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可能会有特别大量的病毒同时感染,而且感染部位接近大脑。

2)相对保护期为无限长:只要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对于非咬伤类型的轻微暴露,均可不进行加强接种;对于严重的再次暴露,无论过了多久,都只需加强接种2针(不要接种免疫球蛋白)。

3)有效保护期相对固定:可认定全程接种完疫苗后有效保护期为半年~1年,加强免疫后为1-3年。在此期间,对于不是特别严重的一般性暴露,都不必进行加强接种(有效保护期属于相对保护期的第一阶段)。

公子小时候被狗咬过两回了,也打了两次疫苗,现在经常被自家猫抓点小伤,都没有必要去打加强针。

七、被猫咬后我到底该咋办?

❶ WHO全球统一推荐的接触后预防方案:

简言之,皮肤及粘膜完整就不需要处理,一旦破损就需要按级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轻微接触需处理伤口+接种疫苗,严重接触需处理伤口+接种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

这套预防方案与十日观察法配合使用,在观察可疑猫10天的同时进行接种,如果10天内猫没有狂犬病发,预防方案就可以终止。

当然,即使你不愿意使用10日观察法,WHO这套预防方案也是最权威的接触后预防方案。

此外,一定要重视伤口清洗的作用,由于狂犬病毒较差的外界生存能力,用肥皂水/清水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可以杀灭大部分病毒。

❷ 什么情况下人可以不打疫苗?

主要依据三个点来判断:猫近期是否接触到外界、猫有没有打过狂犬疫苗、人有没有打过疫苗。

其他辅助判断依据:是否处在严重疫区、猫是否为主动攻击且行为异常。

具体来说,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可认为被咬的人不接种疫苗只观察10天,也是安全的:

1)猫在首次接种疫苗1年后至少又进行过1次加强免疫。

2)猫已多次接种疫苗,且最近一次接种后未超过所用疫苗规定的有效期(1年或3年)。

3)猫接种疫苗后经实验检测到确实有抗体产生。

4)对确认接种过疫苗的猫采用十日观察法,确证其当时无传染性。

5)确认猫最近半年内没有暴露于可疑的储存宿主。

6)一个月龄以下的小奶猫。

7)人打过狂犬疫苗,还处于有效保护期内,且伤势并不严重。

——结束引用——

总结,几个重要的信息:

1. 猫天生不带毒,必须要被咬过才会带

2. 带毒不一定发病,发病才会传染

3. 狂犬病毒在干燥环境下很难生存

4. 猫舔爪子,所以谨慎起见,世界卫生组织把抓伤放入了了考察范围

按照以上这个重要信息,从推论上来讲,我得狂犬病的概率已经非常低了:

猫在上海,城市副中心小区,管理严格,狗很难见到,疯狗更是听都没听过。这只猫要被疯狗咬过,可谓不容易。更何况满街都是人,狗要咬这种灵活机动的猫,可谓舍易求难,疯狗所不为。而如果是被普通狗咬了,普通狗又不带毒,就算带毒不发病也没有传染性,几率很低。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只猫被咬过,而且还艰难的活下来,现在看它能吃能睡,还养育子女,说它在发病期实在不像。而且这只猫也不是无端进攻,而是在护食,抓人可以理解。

此外我也不是被咬了,而是被挠了一下,虽然出血伤口很小。它在咬我之前,我一直在观察它,并且给它放吃的,十几分钟没有出现过舔爪子的行为,就算他之前舔过,病毒也早就风干了,应该丝毫不以为意才对!

但是严格说来,如果打狂犬疫苗是100%安全,而现在就算是百万分之一的风险,也不应该冒这个险。毕竟还是要两害取其轻。

我认真查一查狂犬疫苗的副作用,竟然还会昏厥得脑炎?更何况现在是疫情期间,大晚上的出去就很困难,而且到医院里面感染的风险也很大,更别提还有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明显这件事情的害处更大。

慌个毛线! 睡觉!

4月18日(抓后第1日)

起来以后发现猫把昨天晚上的食物吃干净了。

我发现昨天的逻辑有点不严密,在我的推断里有很多是假设,而并不是事实:

1.到底有没有被狗咬,我不知道

2. 到底是否发病期,我其实也不能自行判断—— CDC也说,流浪猫狗是不是疯,我们没有baseline(基线),不能判断。

第一点,猫得病不是疲倦就是精神亢奋?!这和说一只猫不是在家里边就是在家外边,有啥区别?必居其一,无法判断……

第二点,到处游荡,无意识动作,对主人冷漠——这不就是猫的正常行为吗?何况我还不是他主人?有呵呵声?天天有。又是个无法判断的点……

第三点,给他倒了水不喝,但是牛奶喝不停,这是个啥意思?我把牛奶加了水,然后再给它喝,依然很喜欢。看来肯定没到终末期。

第四点,肯定也没到死亡期。

综上,由于无法通过外表症状来判定他是否在第一第二期,所以严谨的来说,我是不能放宽心的。于是我决定进一步加强前一天的信息检查,升级信息源的可信度,二次提炼判断依据。

首先提高信息源的准确性,中国的CDC,美国的CDC,世界卫生组织(WHO)说法都差不多:

1. 大部分的问题来自于狗

2. 猫抓伤造成狂犬病非常罕见

3. 破损建议打疫苗

4. 狂犬病不是天生的,必须要靠唾液内的病毒来传染

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得狂犬病的风险的确是很小的,另一方面,全世界的卫生组织都是趋于谨慎的。

同时还有有趣的发现,在美国,猫得狂犬病的概率反而比狗大(看到这一条我是慌的),是因为野猫可能会被小浣熊攻击,从而带病(看到这一条我又不慌了)。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我也搞清楚了:被咬伤以后会感染病毒,然后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内复制,最后再进入神经系统,向心移动进入大脑,最后引起神经分泌腺体,这也是为什么在发病的时候才会在唾液里面有病毒。


所以带病的猫就算没发病也不会有传染性,这是铁定的。因此,我还是相信自己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但是出于严格科学的原则,似乎只有一条方法能证明这只猫是没发病的 —— 那就是10日观察法。

10日观察法被中国、外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如果这只猫在抓我之后的5天之内还活着,那么基本可以排除风险,如果10天还活着,那么100%可以排除。

这背后的逻辑是没有任何一只猫在发病之后可以活过10天,没有! 所以按照这个方式来进行研究是绝对准确的。

可是我又不由的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观察的10天之内我先挂了怎么办?

这就又涉及到去判断个人的潜伏期和十天哪个更长的问题了。

根据WHO的说法,人类潜伏期2~3个月,但最短可能一周(你大爷的,看到这个我又慌了),但是和病毒的载量和咬的地方有关。

好,我继续以两害取其轻的原则来判断:我被抓伤的地方在指头,是神经末梢,虽然没有脚趾那么远,但也够远了。而且受伤面积极小,又是抓伤,病毒载量少的可怜。我一周内会发病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我的判断是发病的概率小于打疫苗的副作用和出去以后被新冠感染的概率的—— 如果打出个脑炎,以现在上海的客观收治情况,估计不死也瘫。

所以我的决定是,采用10日观察。这个决定也顺带解决了网上的两种10日观察法内的策略冲突:

一种观点是,先打疫苗,然后同步十日观察,这也是很多人的说法。

另外一种观点则是,如果有条件能够做十日观察,有伤口不在头面部,就根本不用着急打:

最开始看到这两种观点的时候,我也有犹豫:

1.第1种观点明显是更稳的,但是它不解决我现在觉得出去的危险也很大的问题。它的确对于那些犹豫是否要打完5针的人有更好的安慰效果。

2. 第2种观点更坚决,既然风险足够小,又足够有观察条件,那么就不用打。我最开始是很喜欢这个观点的,但是看到一个人符合你的观点,并不代表你就正确,古话不是也说忠言逆耳吗?所以他说的我爱听,并不成为我参考他的直观依据。

我最终选择采纳第2种观点的核心原因,还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病毒载量和伤口位置而推断出来的潜伏期,我认为我就算中招有潜伏期,也一定会大于十天,因此才做此选择。

于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绝对不能饿着这只猫,我要充分的构建观察环境,让它在我的院子里面呆够10天。


4月19日(抓后第2日)

早上起来发现猫咪还在,而且看起来精神很好,还晒太阳伸懒腰,我看着很欣慰。

我很倾向于认为,它应该没事。但这是不理性的:我第1次被抓,我对他也毫无了解,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看表象判定的,所以我计划坚持我的10日观察法不动摇。

早上给它吃了蛋黄,中午给它吃鱼,吃的都很香,吃完了还在洗脸,现在我学乖了,看到洗脸会觉得涂上了唾液非常危险,一定远离。

下午猫猫和它的崽子们一块睡觉。

晚上炒了点肉,倒了点牛奶

趁妈妈不在,看看小崽子

Good Night

4月20日(抓后第3日)

早上起来,猫猫还在,憨憨睡觉

过了一会儿,崽子们开始出来玩耍

玩了一会儿困了,又趴在妈妈身上睡觉

早晨的鸡蛋和中午的肉片猫都不怎么吃,让我略感恐慌,静观其变。

这时候突然又发现,除了狂犬病以外还有个问题就是破伤风——打疫苗的时候可能会两个都打。

搜索破伤风又是一阵吓人,破伤风也会致死,但明显吓人程度已经要比狂犬病好多:

有了狂犬病的排除逻辑,破伤风的排除逻辑也就清楚了:

1.查看创面:如果伤口不深,很多文献上说是一厘米以上,或者创面不大,那我就没有问题,或者伤口不脏,那就没有问题。

2. 查看感染源:猫的爪子的指尖上会不会有大量的破伤风菌?

第1个问题就直接排除风险:创口深度最多也就两毫米,而且是圆锥结构,最开始还能小幅扒开冲洗消毒,不用担心。

但是为了理解背后的逻辑,还是学习了一下皮肤和肌肉的结构。

由此可知,破伤风梭菌想要获得其适合生长的真正的无氧环境,那必须要非常非常深才可以。要能穿透真皮直达筋膜和肌肉,肯定是劈开肉绽、见筋见骨了,我这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说实话,如果有人可以做那种科学研究,是否有病例,真正的因为这件事情得了破伤风或者狂犬病,那样说服力会大大提升,远远强过坐而论道。

回到狂犬病,我又去看了一下狂犬病本身是否有猫抓的案例

去年有人被抓了,这个国外的医生说从来没听过,因为抓伤而导致狂犬病的,但是出于caution(谨慎)的负担,还是会建议人们去处理。

但是里面有一个潜在的悖论,恰恰是由于人们都处出于谨慎,所以去打了疫苗,因此没有这样猫抓的案例,这样一来其实是无法判断猫抓是不是能够构成狂犬病的。

还是看看案例吧,国外没看到案例,中国真的有:

一查不要紧,查到这么多案例以后,我心里又不是个滋味了。当然,除了第1篇2009年的案例,其他都是上个世纪的旧故事,那个时候的严谨性实在是太令人担忧了。2009年的那个故事有点太反常,猫好好的,人不行了?太违反常识了……

信还是不信?

直到现在大部分看的都还是二手的资料,是时候看一看一手的权威发布了:


按照技术指南的说法,我的情况应该是打的。也就是说10日观察法只能同步与疫苗进行,如果10日之后没问题可以终止加强针。


人民日报还加强了一下这个观点:

然后看到了一篇文章,在科学网上发布,说2016年的指南对于10日观察法的看法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CDC是不一样的。

是这样吗?再一次打开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看到说法其实和指南是更靠近的:先按照受伤程度进行处理(包括疫苗),10日观察法如果结果OK可以停止。

而上面所说的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的第二次报告我找到了,还找到了第三次报告,相关内容如下:

经过阅读发现,严家新的说法对了一半。

现在WHO的做法很严格了,除非有“有经验的、在见过狂犬病发病的受训练的专家”判断这狗、猫咬人、抓人的时候看着风险低,才可以推后疫苗等措施。如果没有,那么就应该先去打疫苗。

照这么说,我的做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或中国疾控中心都是不符合对应操作指南的了。

于是,从此刻开始,所有的决策和责任都在自己身上了。

我想了想,自己做决策,如果是科学决策,风险降到最低,那么愿赌服输。如果只是依照手册,出去出了问题,反而没人会替我负责。还是责任自担吧!

平心而论,按照风险评估,我依然认为自己的风险很低,且一旦发现猫猫不正常,还是来得及做补救的。

从这个表看,我属于伤口在肢端,风险低low。我只要挺到无风险no-risk就好了。

在这不得不吐槽一下网络收集信息之难。我虽然知道要找权威,但是权威是谁?权威有什么说法?在哪里说的?太难找了。如此多的信息全都掩盖在了各种各样的道听途说、观点攻讦和情绪惶恐中,判断真难。

4月21日(抓后第4日)

昨天晚上下雨,一早起来以后小崽子们都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猫妈妈来了,还好,可以继续观察。香肠切丁吃了不少。

小猫仔活动能力差,不像是自己走丢的,应该是妈妈把它们叼走了。

有点后悔昨天探视太多,喂食过于殷勤了。这倒是很像某种爱情,你分明是出于热心,出于善意,想要对对方好一些,想多见见对方,想送对方一些礼物,结果却把对方吓走了。

除了狂犬病和破伤风外,又发现一个新的名词“猫抓热”。

看到自限性三个字,意味着发病了也会自然好,放心了。不管了,随他去吧。


4月22日(抓后第5日)

早上猫猫还在,加餐即来。

按照过去的五日观察法,今天是第五天,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为求谨慎,继续看五日。

4月23日(抓后第6日)

在,安好,越发温柔

4月24日(抓后第7日)

早上一早就过来等着吃饭

下午的时候惊喜的发现他要把小崽子们带回来了。看来我的喂养是得到了他的认可的。

这次还看到了猫爸爸,一只大黄猫。这样一来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二代猫的皮肤表象——黄猫+花猫+黑猫就可以被理解了。

4月25日(抓后第8日)

早上我起来它还在睡,但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它在床边趴着往里看,懂了,备饭!

4月26日(抓后第9日)

昨晚有大暴雨,猫猫躲在屋檐下,早上一开门就来了

4月27日

满10日了,虽然在第七八日的时候就已经基本确认应该没问题,但是本着科学的原则,到了第10日才真正感觉到放心。

一大早小猫咪就等在盘子旁边。

十天已到,给她吃顿好的。

总之,看到网上很多焦躁不安的人,我非常理解那种心情,尤其是现在的疫情期间,如果被挠一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这也算是实事求是有理论有实践地给广大的被抓的人提供一个十日观察案例吧。

当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不构成不打疫苗的推荐,事实上,如果有人问我,我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打疫苗吧。

总结

10天前被一只社区内的流浪猫被挠出血,在右手食指有一个较浅伤口。

尽快收集了一系列的理论,然后根据10日观察法要求,创造了充分的观察条件。

在自我评估风险较低的情况下,违背操作手册要求,直接开始10日观察,没有打疫苗。

10天后小猫健在,风险解除。

感受

稍微扯的远一点,对于决策来说,后果越严重,压力越大,决策越会趋于保守。

这时决策者宁可耗费额外的经济成本,也不要有任何的意外,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在给自己决策时尚且如此,在给别人做决策的时候更是如此。

于是,所谓的保守决策,一定要兼顾其他指标,考虑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切切实实的精打细算,两害取其轻,才更可能把决策做妥当。

扯得近一些,最后给大家一句忠告,喂猫别手贱,手贱必被挠,疫情期间,注意安全。

(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必看十大热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